期刊简介
本刊为西南医科大学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泸医资料》,创办于1973年。本刊自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及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办刊条件和办刊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6-3351
- 国内刊号:51-177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全区优秀学报三等奖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医中药及针灸对调节骨质疏松症局部因子和基因的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梁鑫(综述);王鸿度(审校)
关键词:中医中药, 针灸, 调节, 骨质疏松症, 局部, 因子, 基因对, 影响机制, 患病率, 骨骼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中医古籍, 实验研究, 老年人, 老龄化, 骨强度, 风险性, 综述, 致死, 特征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arosis,OP),美国NIH修改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1]。中医古籍虽无此病名,却有于骨质疏松症相似的记载,如骨痿、骨痹。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老年人OP患病率女性为90豫,男性为61豫。 WHO视骨质疏松症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致死的健康照顾问题[2]。现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及针灸从调节局部因子和基因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初步总结,综述如下。
友情链接